
《環境信息公開辦法(試行)》是按照國務院實施信息公開、保障公眾知情權的要求,國家各部委中出臺的第一份有關信息公開的法律文件。
“推動環保公眾參與,首先是要確保環境知情權,也就是建立環境信息公開制度?!杯h境保護部副部長潘岳此前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說。
《環境信息公開辦法(試行)》規定,環境信息包括政府環境信息和企業環境信息。環保部門必須公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規章、標準和其他規范性文件,環境保護規劃,環境質量狀況等17個方面的環境信息。
這一辦法同時要求,污染物排放超標企業不得以保守商業秘密為借口,拒絕向社會公開主要污染物的名稱、排放方式、排放濃度和總量、超標、超總量情況等信息。不公布或者未按規定要求公布污染物排放情況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保部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的規定,處10萬元以下罰款,并代為公布。
“獲取環境信息是有效公眾參與的基礎和前提?!杯h境保護部宣教中心副主任賈峰對記者表示,若沒有環境信息披露、信息發布機制和使公眾周知的要求,公眾參與就是空話。
不過,目前企業環境信息披露狀況并不理想。27日,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在京公布了最新調查結果,不少在華設有生產型工廠的知名跨國公司沒有像在本國或其他國家一樣,主動向公眾公開其污染物排放重要信息。
據綠色和平污染防治項目主任劉立燦介紹,在已調查的28家企業中,??松梨?、皇家殼牌石油、通用汽車、道達爾、通用電氣、福特汽車、日產汽車、日立、寶馬、東芝等企業在國外都有主動公開具體國家或者地區內的污染物排放信息,但是在中國沒有相應地公開。
目前,安裝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已經成為加強環境監管、推進污染減排的重要手段。根據國家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的要求,到今年年底,全國所有重點污染源和重點治污設施,都要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設備,并要與當地環保部門聯網。
《污染源自動監控設施運行管理辦法》規定,縣級以上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組織對污染源自動監控設施運行狀況進行定期檢查,出現檢查不合格的情況,可責令其限期整改;對社會化運行單位可建議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其運營資質進行降級、停用、吊銷等處罰。
上一頁1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