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國家大都處在北極圈及其附近,作為全球最靠北的一個地區,冬季漫長而寒冷,對能源的需求由于氣候因素而顯得更加突出。以瑞典為例,其每年用于供暖的能源消耗,約占總能源消耗的24%。正是因為需求的巨大和獨特的地理氣候特點,北歐各國走出了一條符合本國特點的新能源開發和利用之路,并逐步發展成為目前世界上新能源開發和利用的樣板地區。
瑞典沼氣成就低碳排放
瑞典把“節約能源和替代能源的可持續發展”作為基本國策,同時把替代能源的可持續發展作為其能源政策的重心。在這一政策指導下,瑞典政府大力推進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其中最突出的成就便是充分利用“沼氣”,實現節能減排。在一些國家還在為《京都議定書》中規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爭執不休的時候,在1990年至2006年,瑞典已悄然實現了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年遞減9%,與此同時,國民經濟在這一時期則實現了44%的增長,堪稱可持續發展的成功案例。瑞典二氧化碳排放量甚至比《京都議定書》規定的標準還低4%,促成這一成果的重要因素便是使用“沼氣”作為動力燃料。在瑞典沼氣被應用于列車、城市公共交通和私人出租車。有的城市還把垃圾收集和公共交通系統聯結起來,以便于更好地使用沼氣。2005年10月,世界上首列沼氣火車在瑞典投入運營,時速達到130公里。
此外,瑞典政府還大力推進各類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2006年,瑞典政府宣布將在15年內擺脫對石油的依賴,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不依賴石油的國家,并承諾這一計劃將在不增建核電廠的前提下實施。實際上,在2006年之前的10年間,瑞典已經成功地把地熱和廢熱作為供暖的全部能源。
丹麥合作社推動風能普及
作為生態村理念的首創國,丹麥是能源問題解決得最好的國家之一。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后,丹麥大力調整能源結構,依靠科技進步,提高能源效率,積極開發和大力推廣新能源,探索出了一條“高效、清潔、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從1980年至今,丹麥的GDP增長了近60%,但能源消耗基本維持不變,令世人矚目。
丹麥在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中首推風能,在其制訂的最新能源計劃中,明確提出到2030年能源構成將是風能占50%,太陽能15%,生物能和其它可再生能源35%。其中,風能在2025年還將占到電力供應總量的75%。屆時,丹麥將成為靠風“驅動”的國家。丹麥的風力發電研究始于1891年,是世界上最早開始進行風力發電研究和應用的少數國家之一。近年來丹麥風能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是向海上發展,截至2007年,丹麥海上風力發電場已達11個,其中,世界上最大的霍恩礁風力發電場可以滿足15萬個家庭的電力需求。在丹麥推廣風能的過程中,私人投資和風機合作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有15萬個家庭是風機合作社的成員,私人投資者安裝了丹麥86%的風機。同時丹麥政府還按照地區就近的原則進行風能推廣。風機合作社的股份大都被當地投資者持有,這樣做增加了裝機容量,提高了公眾對風能推廣的認可度,減少了輸電線路損耗,可謂一舉多得。
上一頁12 3 下一頁